目前分類:閱 讀 啃 筆 記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重看「徬徨少年時」,更多了些對赫曼赫塞文才的體會與喜愛。

他喜歡、也善於透過個人成長故事的描寫,帶領讀者尋找每個人的自己,去理解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他能從生活細節裡,發現美麗與引人的元素,揭示人生的某些意涵,確認某些愛,導覽某些心靈思索上沿途的風景。
透過他的引領,你可以看見生命的軌跡,看見心靈的遊走、衝突或提升,進而接近更自由的靈魂。

若你能穿過重重故事,或許還會巧妙發覺,他所說的迷人故事總還能隱隱多了些層次,龕在某些經典人物上(諸如基督教、佛教經典)等,在隱微處挑動我們稍稍深一層的內裡,啟發我們對人生的更多思考面向。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一本傳聞中的暢銷書。
在台灣,有人看了這本書,深為書中傳達的觀念所信服,因而照著書中的指引去做,沒想到真的中了大樂透。
在美國,這本書的智慧幫助了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嫚度過了婚姻難關。

聽說只是講很簡單的道理,卻能榮登多國的暢銷書排行榜,甚至連到圖書館借閱,都得預約等很久,以一本「勵志書」而言,真是奇葩。

本書作者並於2007年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學] 西雅圖的天空

一百五十多年前,美國政府想以15 萬美元向印地安人居住的華盛頓州Puget Sound of Washington買下來。

當時,一位印地安Suquamish族酋長西雅圖,發表了一篇充滿睿智的聲明,無奈地表達出印地安人的反對與抗議。

該文深刻地闡述了人與大自然、人與土地的親密依存的關係。在那樣的時代環境裡,真是深知卓見,從現代的環境思潮來看,此文仍被認為是多年來環境思潮與自然文學上極為重要的一份文件。

最近因為作簡報之需,又看了一遍, 感受到其對土地的情感之深與文辭之美,忍不住引述紀錄如後。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因緣,卯起來念著從圖書館借回家的舊書--陳之藩先生的散文集,雖然書已出版快二十年了,內容文章都已是20~~50年前的時空背景了,但文章裡滿溢著一個知識份子在異國留學時,因著異鄉所見之感悟與感情,透過筆端宣溢對故鄉家園發展的關懷,對社會的期待,對科學發展的期待,對人文思想的砥礪。
那樣深情、愷切的散文筆觸,冬夜讀來仍備極溫馨。

跟著也在網路上,搜尋到一篇關於陳之藩先生的愛情故事,很動人的故事。
這是一篇陳之藩太太所寫的文章,關於他與她,一段愛情與婚姻的因緣。

原來,兩人的緣分就從她的中學時期閱讀陳之藩開始的,可以說從小,她被他的文章與思想所牽引所感動,他的文哲思潮與文學素養在廣浩的時空裡,透過文字,穿過汪洋,跨越歲月的隔替,冥冥引領著她的到來。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剛開學時,一位年輕剛回國的教授問大家:

「為什麼要來念博士班?」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呢?」
「大學和研究所有什麼不同?」

已經忘了三個同學的發言是講什麼東東了,後來教授發了資料,那是李遠哲院長發表的演講文章---「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逛到一個倡導環保、協助人們改變自己、改變生活讓世界更好的國外網站,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句子,摘錄記下來,偶爾回味想想,嗯,還真是富涵人生智慧的哲理啊。


"Whatever you can do, or dream you can, begin it. Boldness has genius, power and magic in it. Begin it now"
—Goethe 歌德


“Every man takes the limits of his own field of vision for the limits of the world.”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日午後的八月陽光,熾熱的要命,躲進冷氣房裡,心卻蠢蠢欲動,時不時要將視野探望到窗外、陽台之外更遠方的視角去。 這種陽光燦燦、藍天和白雲分明立體的晴朗假日,真應該是休長假的好日子啊。
 
也不知怎麼的,手裡面不知不覺不知什麼時候,就從書架上拿出十幾年前的一本度假書---山居歲月,興趣盎然地逐章又翻看了起來。 

翻開扉頁,是大學學長寫的生日祝詞,想起這是我在服役的年代裡,直屬學長寄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呵,那段擾嚷的封閉的軍旅生涯,此書正是一帖怡情怡心的好藥材,彷彿讓人可以在書裡跟著飽嚐美食、聞見芬香、與見山巒村景、享受一股恬淡悠緩的度假韻味。
 
隔了十多年再看,感受自是不同,尤其更因為前年走過普羅旺斯地區之後,重讀此書,書裡面的情景似乎更貼近、更能理解與感受了。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傍晚剛結束在文化局的演講,呼,終於鬆了一口氣。

因為在內容構想上揣摩了一段時間拿捏,擔心所分享的內容,不知道會不會讓來聽講的朋友,有落差(不確定是學生多,還是一般社會人士,或者是什麼領域興趣背景..)。

也擔心自己會不會講到一半就忘詞、或嘴巴、腦袋突然停電等等,所幸沒有想像中的嚴重吧。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炙熱的夏暑,讓人感到腦袋打結直直昏睡啊,翻開床頭那本從圖書館裡借出的書---心靈書寫,把剩下的五分之一看完吧。

這是一本談寫作的書,作者在教了多年的寫作課後,將其教學經驗與自己的創作經驗寫下來。

覺得裡面有些概念很有意思,此書不只是教人創作,其實更鼓勵隱隱想要試著寫點什麼東西的人啊,就直接提筆開始你的書寫吧,就寫下你心中所思所想所望吧,書寫沒什麼了不起,大部分的作家也都是從什麼都不會、什麼也寫不出而開始嘗試的;甚至,書寫也不見得是要當作家的人才需要學習接觸的媒介,逕是把你心中想到的東西,記下來,那就是很棒的記錄了,那是認真生活的一面窗一面鏡。

另外,當在寫較理性、無趣的論文時,當你正在硬梆梆的迷宮中迷路時,此書或許也是一只指南,它能幫助我們多一些思考的面向,提點自己一些暫時失憶和疏忽的方向,或可協助你從腸枯思竭、舉步維艱之際,竄出一方出口。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路過台大,便彎進去聽了一場演講。
我的學思歷程-洪蘭教授。

第一次知道洪蘭教授,是在書局裡偶然翻看到一本書:
「打開科學書—講理就好」,洪蘭著。

洪教授在序文裡提到,當她剛返國教書時,常常要求學生要看課外書籍,卻發覺學生們根本不喜歡讀書,於是退而求其次,她希望「有一天台灣的學生想看書時,有書在那裡給他們看」。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看到博客來這個閱讀分享的活動,覺得很有意思,剛好可以提醒自己,認真地想想,數算一下2006一年裡,自己看了哪些書,以及曾有過的感想,也趁機要自己整理一下,這一年裡還沒寫好的閱讀心得,同時檢視一下自己的閱讀習慣。

掐指概概算,過去一年裡”翻過”的工作領域以外的書該有四五十本吧,有些是圖書館裡、書店裡略半翻過的書,其中有真正完整看完、消化的書又僅僅約一半左右,而也約有五分之一屬於舊書重唸的。會把舊書拿出來重看的,通常是因為某個生活機緣,或是某一次眼神往書架上放電一瞥,就是讓人想再拿出來翻翻,而留存書架明顯處的舊書,也往往是自己心中的經典。

總覺得,閱讀和旅行很像,往往會隨著不同年齡、不同的生活閱歷,接觸的感想與啟發也會不一樣。

在我的心裡,也常常有一個想法,旅行與閱讀都該是我生命中必要的糧食,因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裡,旅行可以延伸我們的眼界疆域,活躍我們的人生閱歷;閱讀則可以透過前人之眼之心,彌補自身被時間和空間的侷限,開拓我們看事務的角度和視野,這些都是累積生命能量的方法,也是生活裡的活水樂趣。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常常會寫封信給自己。

高中時我在日記裡,與自己對話,在對話的過程當下裡,沉澱內心的思慮,撫平難以掌握的青春狂暴。

上成功嶺軍營裡集訓時,我窩在棉被裡寫信,然後寄回家給自己,我將軍營裡的乏味苦悶寄給另一個清晰中的靈魂自己,不過,當家裡接到我寫給自己的信時,卻讓爸媽嚇了一跳,他們想說,自己的兒子是不是當兵當到showdo了。

大學時期喜歡和朋友們寫信,尤其加上那個中古世紀正流行「angel & master」的筆友遊戲,系學會、校友會、班際聯誼、寢室聯誼……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會讓人流了好幾公撮眼淚的故事。

這也是一本談忠誠與背叛的小說,描寫愧疚和補償,敘述得到救贖的過程,刻畫勇氣與懦弱的內心處境,描寫信仰和現實間的衝突與掙扎。

這是一本關於童年回憶的省思之旅,它讓我也跟著作者的記述回溯,了解到,原來,我之所以會變成現在的我,是因為一段段童年成長的過程,日積月累漸漸堆疊出現在的我,我的性情、我的人生態度、我的價值觀,都是由過去的一點一滴所拼起,就像計算微積分般,將一塊一塊當下的我,對時間積分後,積出完整的我。

這也是一本敘述阿富汗的種族、近代歷史與民情的小說故事,可以讓我們初探這個一般人一直都很陌生的國度文化。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最近又拿出一直也沒看完過的一本書翻翻,高行健的「靈山」,先跳過主文咻地翻到書末一口氣翻完了書,看到他發表的諾貝爾獎得獎感言,嗯,很有意思,裡面有他自己對文學意義的提問,思考與確認。

 文學是什麼?文學是什麼?

裡面他提到...

「文學的根本乃是人對自身價值的確認」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我所愛的河流無拘地,流過大湖、海洋和穹蒼,流過光,流過生命,不停地奔流。我看到大水的甜美,我看到流水的奔竄,流過年代,流過人,流過大自然的代換,流過愛與思想,流過權力與願夢。」----愛默森。
 

    翻看愛默森的自然文選「細說生命華采」,常得在他清明睿智的文字,緩緩跟著吟哦,一遍兩遍三遍,緩緩參悟,偶爾呼呼睡去,偶爾卻也樂此不疲。



這位十九世紀的散文家、演說家,同時也是牧師、佈道家,只是他的佈道是以自然的直接體驗為核心,以自由的性靈為關注。這些從他的演講和日記裡摘引出來的短文,紀錄著愛默森的自然哲學觀,以自然的角度去思索生命裡的人性,並觀照性靈的自由與美好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執子之手的溫度
那該是幾度的溫厚
才能供得起,與子偕老
一步一步走下去的能階

看到古詩上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呼哇哇,與子偕老的堅決,好美的境界,好堅韌的愛情國度啊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流浪的聲音
迴盪巨人的蹤影
山路   撞見
查拉圖斯特拉在狂鳴
陽光失去了土地
光芒入無底
啊,要強,要強
堅毅擔如駱,你應勇如獅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很喜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部小說,也很喜歡由小說原著所拍"布拉格的春天"這部電影。

想了想,這本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該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3本書之一了。

一直想寫寫閱讀此書的心得,卻一直寫不出手,首閱至今,15個年頭匆匆過,期間大概看了3或4遍(難得破了自己看一本書的次數的紀錄),總是一會兒飄忽,一會兒沉澱,感受往往不大一樣。一遍遍在小說文字裡,隨著作者安排的敘理、談情等情境,沉思、低迴、和偶爾的頓悟,彷彿看著別人一段段觸目歷歷的人生風景,自己跟著也要看盡了人生般。

此書中的內容,可以很愛情,也有很哲理的;有時很單純,常常也複雜;存有些深刻的人生智慧,也時不時透著作者想要表達的小說的藝術。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關於旅行、關於閱讀,我很少會費心去想,關於「旅行的意義」之類的問題,旅行不見得要有意義吧,就像吃飯也不見得需有意義才能吃啊。

總是想徜徉自由的心蠢動時,便要拎起眼耳口腳手就往外跑了,就像睜大一雙眼去探看各處風土民情,用雙腳去閱讀土地上所承載的真實;

而喜歡不喜歡一本書,翻開看就是了,循入那些由前人的經驗匯集書寫而成的世界,讓心靈攀上鐵軌列車去旅行,這就是閱讀了。

直到最近又開始集中專心唸起某一位作家的作品和觀點,發覺他對旅行和閱讀有更深層的論述。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每個人都知道,圓週率 π=3.14159...
不過這個數字似乎太嚴肅了,並不好玩。
介紹一個更有趣的數字---1.618,又稱黃金比例φ(唸fai),是大般人較陌生的數目字。

前年看「達文西密碼」這本書時,對於裡面第一道謎題寫到的「宇宙間最美麗的數字1.618」以及費波納奇數列很有興趣。

裡面提到,黃金比例源於斐波納契數列,而這個比例在大自然裡無所不在,例如每個蜂窩中雌蜂數除以雄蜂數目之比例、鸚鵡螺的每個螺旋之比、向日葵小花的螺旋排列間每圈直徑之比例、昆蟲身體的分節比例...都有這個神聖比例和費波納奇數列的存在。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