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斷背山,雖然知道這片得了8項奧斯卡提名,紅遍天下,不過坦白說,第一遍時我實在看的不甚通,只覺畫面裡的景緻很棒,運景構圖很美,天空很藍,飄雲很立體生動,配樂有點淡淡的愁緒,前頭差點打瞌睡,後來才逐漸融入劇情讓人深深撼動於摯愛消逝,感受到深沉哀傷。

但,爲什麼一下子他們的感情便如此熱烈洶湧?為什麼他們後來的感情又時而激烈、時而收縮、發散?

不死心,閒閒的春假裡又看了一遍,第二次我終於有了另一層體會,原來,我終於了解,為什麼很多影評總說,李安拍片的特色是細膩、溫和、含蓄、充滿東方人擅長以意境來表達的特長。

的確,斷片中很多片段都是以意境點到就過,有些空白就讓觀者的想像自己補足。例如前段兩位男主角的愛情萌發,初看只覺從無到激烈轉折讓人沒有預期,影片中似乎並沒有多加著墨,後來才看出導演是以一些貼心的互動帶著(如擦葯..和一些眼神話語)然後漸漸點引著

然後片子便在含蓄的點撥意境下,接續情意、轉折、糾葛、衝突、抉擇、妥協,在構景講究的美麗山林襯托下,陳列著不被接受的愛情與世間親情的掙扎。

一段同志之愛,在60年代的社會環境下,如何延續20年的煎熬?

而在這情愛的煎熬下,又有多少親人和自己的心被糾結同埋?

在斷背山和家庭婚姻之間,呈現著一種對比,在愛情和親情雙向間,在自我的愛情理想裡與生活環境需面對的現實中作拉鋸。

雖然此部電影從同志愛情切入,但是回頭細想,我發現裡面除了想呈現同志間至情摯愛的可貴與動人之外,很多片段也在烘陪家庭的溫馨概念,藉由2位主角與子女的互動、與妻子的生活衝突以及父母的牽掛與包容下,導演同時鋪排呈現著愛情與家庭親情的雙重力道,這些深重力矩拉扯著主角的情慾,也深深左右了他們的生命步伐。

因為在60年代,保守的社會風氣原就不見容同性戀的存在,這是時代背景,片中亦有點撥提及,包括傑克的死因亦可能與此有關;不過可以感覺到此片似乎在家庭以及親人間的互動關係上,更多所著墨,因為家庭互動間所引起的情感衝撞場面甚至比同性戀受大環境的詆毀壓抑場景還多,李安果真是擅於描繪家庭的。

在社會普遍對同志愛情的不解下,我覺得本片確實是很中肯地想呈現,那樣的(曾經或現在)時代背景下,一段感情的真摯與無奈,一段豐沛情感與遺憾連連的故事。沒有褒貶沒有批揚,就是忠實呈現種種感情的面貌吧,鮮明立體而多面向,就如同影片中不斷出現的立體白雲,層裹、屈捲、又鮮明,無法故意看不見。

卻報載有很多美國人拒絕看此片,不大理解號稱自由主義大本營的國度。倒是覺得,感情事該是很私密的領域,只要不要侵犯到別人,社會旁人其實是無須纍贅地妄加評斷或傷害的。或者該怎說,嗯,也許理解總有缺角困難的時候,只能講,一樣米養百樣人囉。

只是我也從影片中呈現的幾段劇情,深深感到另一樣印象深刻的悲境---
當濃烈的情感找不到出口時,不只當事人折磨痛苦,連身旁親人也跟著遭殃和難過。

最後幾幕讓人感動,愛情的真摯與牽掛,連一件件小物品都蓄著滿滿的懸念。

這其中,我覺得演較沉默的那個第一男主角(Ennis)的演技真的很棒,尤其後半段傑克意外去世後,更能很明顯又很自然地從他的走路、神情等各方面的舉止觀察到,失去摯愛的他多麼悵然若失,多麼抑鬱寡歡...,感覺是很平實又貼近的拿捏。

例如Ennis的女兒結婚後來找他,他自己卻不知道女兒婚事,那一幕,看他在失落與愧歉中和女兒喝酒補送祝福的同時,從他的神情身影中,深深對比地感受到深沉的落寞與無奈,失去親情的濡慕依藉已讓立志要當好父親的他愕然感傷,失去摯愛伴侶的傷痛更深深擊入心底

呼呼,生命的缺憾和苦痛,無法彌補無法消解,只能撫著舊衣默默承受,只能遙望窗外林野,漠然回首曾經的原野翻戲與山道奔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nc 的頭像
    cync

    河畔草@聽風‧行旅

    cy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