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點,起了個大早,載爸媽至八卦山後山走一走。
天氣很好,剛出門時,天空剛剛好是魚肚白的模樣。
魚肚白,嗯,記得有些人喜歡用魚肚白來形容晨曦的天光,我很喜歡、很棒的形容詞啊。近幾年好幾次天剛亮即開車出門的經驗,才終於能揣摩到,魚肚白是哪一種白。
那似乎是一種剛剛好範圍的白晃,鋪排在你剛剛好的視覺焦點內的寬度,內斂又初泛般的淺銀白。再晚一點,那白就要渲開分成遠遠淡淡的海洋藍與浪白;再早一點,那白只能隱在黑藍色的未知裡,難以承載想像。
魚肚白後,太陽緊跟著在我出門的半路上迎面打過照會,飽滿的金黃像一注瞬間即能吸收的能源,從眼睛裡灌注進身子,一下就趕走我原本還懵懵欲睡的昏沉。
我們將車子開過彰化市區,經過體育場後,將車子停進彰師大學校裡,然後從校園後門開始今天的晨間健走。
一般民眾的車子皆可開進彰師大寶山校區裡停放,我覺得這個措施很棒,聽說當初是寶山校區的管理師長,為了敦親睦鄰,並讓校園發揮社區公園的功能,於是開放讓外車輛進入,方便附近居民善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尤其凌晨,這兒更是彰化市民來此散步的好地方,也是晨走這條八卦山後山步道的重要起點。
經過登山步道的起點,地上擺了幾個賣農產品的攤位,幾位帶著斗笠的歐巴桑歐吉桑,賣著竽頭、竹筍、一把把的蔬菜,也有一些小貨車擺著鳳梨、芭樂,甚至地上還見到幾堆長的很特別的蘋婆樹的果實。
蘋婆的果實外表是紫紅色的果核,成熟後會裂開,露出深褐色的種子,因為長的像鳳眼吧,所以當然又叫鳳眼果。以前只聽說蘋婆種子可以像糖炒栗子那樣煮來吃,倒是第一次看到也有人連枝將整串開裂的果實摘下來賣。
位於彰化市彰師大寶山校區校園後方的山徑,走起來並不陡,也不遠,沿途穿過很多高大的龍眼樹、荔枝樹、楊桃、相思、竹林、榕樟植物等,步道幾乎都在樹蔭下穿梭,間雜偶然幾間幽深佇立的民宅,還有一處養蜂棚寮。
這兒像是處在郊山與民宅之間的綠蔭長廊,家花野花俱可以賞見。在緩緩上坡之際,偶爾鼻子也可以聞到充滿檳榔花香的氣味,以及沿途龍眼成熟掉落後的果香。
在經過一處稍稍開闊的運動設施區時,可以吊吊單槓、拉拉筋環、躺躺輪胎伸展腰懷,很多人好像就在這裡聊了大半天家常。(我忽然想起台北的象山,只是彰化這邊沒有101竹子看)。等通過此處,便即到了此徑最高點---三清宮。認真的走,來回不用一小時甚至更少,走不過癮的人,則可以繞過三清宮後,走外環更大的一圈,再回彰師大或公園路。
經過蔬果賣區後開始往上走,一大早就碰到好多來這裡健走的人,倒是長者居多多,像我這年紀的,寥寥無幾,一方面大概在假日能早起的”年輕人”不多吧 (我也僅是偶一為之),一方面這裡的健走等級,比較適合年長者。不過我想,能養成習慣常來山徑裡走動的人,其實體力還比一般的年輕人更優猛。
常常鼓勵爸要多運動,或者再種些蔬果園藝玩玩,不過我爸常說運動很累;而種了一輩子的稻子後,他更是不再對農事有興致。所以偶爾早上騎騎腳踏車在家附近的農村裡充充數,其他時光幾乎都窩在客廳裡、家門前,懶的出門去。也因此,幾次要找他們一起出國玩,常常被我爸的意興闌珊給推翻。(沒想到我家的宅男不是年輕人,是老爸呀 :p)
只有我媽還對園藝、對出門隨意逛都樂此不疲,常喜歡澆水、施肥、剪枝甚至到田裡挑土回家種東東。也因此,常常在家裡都可以聽到我媽聲如洪鐘般響亮的聲喚。
為了鼓勵他們運動,想想還是多找些時間帶他們去外頭走一走,看一看別人怎麼動好了,在可行的範圍內,鼓勵他們多動,幫助氣血循環,否則聽過太多老人家退休後,沒能規劃做點什麼事或持續運動,身體機能衰退的更快。
尤其鄉下地方的娛樂少,最近酷熱的白天裡,外頭幾乎看不到鄰人在走動,夜裡挨家挨戶則窩在電視機前,村人的互動時間便只剩清晨與黃昏兩個短暫的交接時光。
或許如同大部分的農村一樣,村子裡人口外流嚴重,不論青壯或耆老。於是較鄰近較熟識的鄰居長輩們,或漸漸跟著外移子女遷出,或忙著幫子女看顧孫孩,爸媽可以活動可以串門的範圍,似乎也漸漸縮小。
農村的生活作息隨著人的變化而在改變中。
記憶裡,過往農忙的熱鬧氣息、鄉野的繽紛野趣也似乎逐漸淡去。於是我更加理解,為什麼以前的農業社會,總喜歡祝福人說「多子多孫多福氣」。或許除了農事紛雜的人力協助之外,在娛樂貧虞的農村裡,新生命的出現可還多了一項繽紛熱鬧、膝下承歡的深深寄望,那是長輩們盎然歡喜的來源。
於是每一個農村裡每一個走過傳統年代的年輕人,可要三不五時被”大人”們聲聲催著,「趕快生一個吧!」急的彷彿也不用再管那,咦,你結婚了沒。
當然,時代不同了,在清幽的環境裡,喜歡東摸西摳沒事找事作的,或者喜歡閱讀、發想、四處亂走的傢伙,其實還是可以得嚐鄉野裡的幸福醍味的,只是不要被催唸--
趕。快。生。一。個。吧。
- Aug 04 Sat 2007 23:58
[日記] 晨走八卦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